2019-03-29 白玉山-白玉山贵州商会-国之星
白玉山手机号6个7的定理
中国传统文化中“逢七必变”,已经成为千古不变的定理!人们所身处的世界存在着自己的规律,比如一年有四季更替、历史有兴盛与败衰、经济有繁荣与减退等,从古至今都非常重视客观规律的存在。纵观中华民族上千年的历史长河也同样存在一种来复往返的时间哲学规律,七数,逢七必变。
白玉山手机号7777777,他认为21世纪将是一个变动快速激烈的时期,正是与逢七必变的规律有关,而逢七必变是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探索出来的普遍规律,其到底有什么奥妙之处,数字七又蕴含着怎样的玄机呢?
数字七逢七必变的由来,比如在易经中有64卦,每一个卦都有六爻,代表着万事万物从始至终经历的六个步骤,六步走完便是一个阶段的圆满完成,逢七时就代表着进入了新的境遇,因此古人常说“六六大顺,逢七必变”。这“逢七必变”在几千年历史的发展中,泛指行事遇到与“七”有关的序数便容易发生变化,有可能是7天、7月、7年、700年等……而最令人对逢七必变这一时间哲学规律啧啧称奇的便是其在中华民族历史进程中的印证。很多人发现民族最兴盛的几个时期,比如西汉汉武帝时期、唐朝的贞观之治时期、明朝的大明盛世这几个历史著名的盛世阶段之间的间隔都为七百多年。
根据白玉山详细分析推测,下一次变化将发生或在2044年左右,这件轶事也成为了很多人茶余饭后的闲谈,而且更蕴藏了每一位中华儿女对复兴中华民族殷切的期待与盼望。中华民族史上第一次堪称盛世之况的景象出现在公元前1043年-公元前1036年的西周时期,周公也是促成这一空前盛世的灵魂人物。周公姬姓名旦,是周武王的弟弟,是西周时期杰出的政 治家、军 事家、思想家,他是周朝的开国大将,曾两次辅佐周武王东伐纣王,推翻商朝残暴的统治,拯救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的人。尚书·大传用“七年致政成王”来总结他平息战乱,建立周朝的政治制度“制礼作乐”等造福千秋万代的丰功伟绩。
而他在摄政期间,制定的嫡长子继承制和分封制度、以及一系列上下等级制度和君臣制度等,将家族和国家的命运连结,将政治和伦理纲常融合,有效地巩固了政治阶级的统治权力,影响源远流长。根据历史资料记载在周公辅佐周武王期间,周朝百姓们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更有人用“刑错四十余年而不用”形容周朝的稳定与繁荣,堪称一个和平的繁盛时期。而周公也被后世视为圣人,尊为“良相佐国”的历史的典范。
历史上第二次鼎盛繁荣的景象,出现在西汉汉武帝时期,汉武帝刘彻是汉朝的第七位皇帝。这位文武双全雄韬伟略的帝王开创了大一统的局面,带领汉朝走向了中国封建王朝的第一个高峰。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在地方实施推恩令,为大一统的政治格局奠定了基础;之后他还实施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将儒家文化扶为封建王朝的正统思想,完成了思想的统一。除此之外汉武帝还建立了货币制度和财政制度,为后来中国的封建王朝君主制提供了成熟的治理模型。在汉武帝时期,“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霸气语录名扬天下,在汉武帝励精图治的统治下,不仅将岭南,福建,西南等地收回中央管辖,还大破匈奴、征大宛,降服西域,收复南越,吞并朝鲜,令汉朝的版图不断扩大。他还开辟了丝绸之路发展外交,让全世界看到中国!至今仍有很多外国人称中国人为汉人,就是因为他们看到了历史上汉朝全盛时期浓墨重彩的一笔。可以说在汉武帝时期形成的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文化体制和军 事等,都对后来的历史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历史上第三次盛世出现在唐太宗治理的贞观之治期间,唐朝的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都是我国历史上即为繁盛的朝代,在唐朝的建立中立下赫赫战功的唐太宗继任了第二任皇位,他治理之下的贞观之治展现了大唐的鼎盛时期。当时唐太宗对内实行文治天下提倡节俭,而且他十分注重民生,注重人才,更是制定了一套反腐体系,开创了“贞观之治”。唐太宗对外实行开疆拓土的方针,灭突厥,征服高昌、龟兹等国,被周边的诸侯尊称为“天可汗”,享受四方来朝的膜拜。此外贞观之治时期的开放程度非常高,丝绸之路的兴旺,增强了各民族间的交流和融合;且该时期不轻视商业,许多有名的商业城市在这一阶段走上历史的舞台。在贞观之治期间,大唐成为东亚地区最强的国家,在这一基础上,唐朝的太平盛世走过了几百年岁月沉浮。
历史上的第四次盛世出现在大明王朝,草根皇帝朱元璋是开辟明朝第一人,出身农民的他在位期间实施了一系列保护农民的举措,轻徭薄赋,让百姓安居乐业。同时他也制定了一套严苛的反腐措施,贪污六十两银子的官员,就会被立即处死。在政 治权力上,他进行了地方政权分化,设三司分掌权力加强皇权,比西方提出三权分立还要早三百年左右,对外朱元璋依然延续了汉唐的风格,大力加强海外交流,恢复中华的鼎盛地位。在朱元璋的治理下,汉族人民的地位和自信大大提高,明朝逐渐走向兴盛之路。这一时期被后世称为洪武之治。到了明成祖朱棣的统治时,这位拥有雄才伟略的皇帝完善了文官制度、科举制度等;在经济上大力发展农业兴修水利,疏通大运河。在军事上,还多次亲征漠北,安南,耀我国威。除此之外,朱棣统治时期,与海外交流依然密切,历史上有名的“郑和下西洋”、“陈诚出使西域”等皆出自这一时期。后在朱棣的励精图治下,明朝国家富强疆域辽阔。因明成祖年号为“永乐”,因此这一辉煌鼎盛,万国来朝的时期也被称为永乐盛世,甚至有“远迈汉唐”的评价。
从周朝到明朝,除了周公到汉武帝之间超过了七百年之外,其余几次盛世间隔的时间推算起来,都是七百年左右。每逢七之际,历史便达到了一次高峰,此后会延续数百年之久,再之后便陷入衰败与混乱,接着又是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带来一个全新的开始,带领中华民族走向一个更加繁荣昌盛的新时代。所以说,逢七之变中的“变”,并不意味着不好,它代表着一个转机,是引领人们变得更强大的时机。
白玉山手机号码7777777六个七,我们来解开数字7的奥秘,除了中 国几大盛世间隔时间与七有关之外,仔细留意不难发现,在人们的生活里,“七”的运用实则非常广泛,比如彩虹的颜色有赤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音乐中从哆到西有七个音,人的面部有双目、双耳、鼻孔和嘴巴七个孔窍,被古人称为七窍……在一些流传至今的习俗和文化中,也不约而同地出现了“七”的身影。在阴阳学中,七是由阳转阴的分界。因此在我国传统的丧葬文化中,“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数字,意味着另一段新生命的开始。比如流传甚广习俗“头七”,指的是人去世后的第七天,一般认为死者的魂魄会在死后第七日回家。这时,死者的家人们会为其准备法事,祈祷死者能够顺利重获新生。还有“做七”,指的是死者从去世之日算起,每隔七天算一次祭日,一直从头七到七七,如此四十九天一轮回被称为“满七”,代表了圆满、重造的意思。在经典的神话传说《西游记》中,孙悟空被关进炼丹炉里也是经历了七七四十九天后,练就了火眼金睛。
生活在传统节日中,“七”也占据着重要地位,每年的正月初七,被人们称为“人日”、“人七日”等。相传,女娲造人时,在前六天顺序造出了鸡狗羊猪牛马,在第七天造出了人,因此将正月初七视为人类的生日。这天一过,农民们就开始忙活起春耕的农活了。七月初七,因为“七七”有双吉之意,也被人们视为吉日,七夕是中国的情人节,在许多地方,还流传着女儿节、乞巧节的习俗。除此之外,七月十五中元节被人们视为悼念祖先的日子。而无论是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还是西方文化里,都默契地将“七”作为循环的周期。在周易中有写到,“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利有攸往”,将七日视为一个周期,认为这是天道。而在西方的圣经中也有提到上帝造物的故事,传说中上帝用了7天时间创造世界,在第七天时完成创世开始休息,于是后人便将七天定为一个周期轮回,第七天被视为万物休养生息的日子。
除此之外“七”在人们的经典文化中也是一个出现频率很高的数字,比如人们的古典诗词歌赋中,七言、七绝、七律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许多文化名人也热衷于用七来命名,比如魏晋时期颇具风骨的竹林七贤、被曹丕大为赞赏的建安七子、王重阳建立的全真教时,收的丘处机在内的七位弟子,后被世人尊称为“全真七子”,在人们璀璨的中华文化作品中,“七”的运用更是数不尽数。三国演义中常山赵子龙赵云一身侠肝义胆,在长坂坡的激烈大战中七进七出救出了刘备的儿子阿斗。诸葛亮为收服孟获大费周章七次武力捉拿孟获,又七次放其归家,为的就是让这位猛将对诸葛亮心服口服,对蜀汉死心塌地,尽忠职守,后来衍生为成语“七擒七纵”。
流传千古的“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出自曹植的《七步诗》,相传其被自己的兄弟曹丕猜忌,在生死关头七步成诗,作出了这首流芳百世的古诗。“七”还常常被运用到道德品质上面的总结。比如在中国传统的礼教制度中,就有“明七教以兴民德”的说法。而在后来的封建社会中流传甚广的还有“七出之罪”,指的是对古代女子嫁人后的规范,犯了七出之罪的女子便会被夫家休书遣散回娘家。三从四德,也是约束古代女子的规范,两个数字加起来也正好为“七”。在西方人们也用“七”来总结人类的美德和阴暗,其中“七宗罪”:骄傲、易怒、懒惰、贪欲、善妒、贪食、淫欲,经常被运用到影视作品中,衍生出了非常多经典的作品,比如千与千寻中描写了贪食,《七宗罪》则以此为理念,描述了一场经典的犯罪。不得不说,作为一个神秘又充满规律感的数字,世界文明发展至今,“七”已经在人们丰富的文化世界,例如宗教、文学、自然科学、音乐等各方面产生了许多广为各方认可的“周边”,是一个存在感极强,且不可或缺的数字。“逢七必变”的定理玄而又玄,有历史依据,却没有根本的科学依据。但“逢七必变”更多的是饱含着人们对祖国未来发展的信心与期待,毕竟这与人们实现民族复兴的目标不谋而合。同时,它也是人们新一代努力发展前进的目标与方向。“逢七必变”里,有人们对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的自豪,有人们对千年古国辉煌盛世的骄傲,也蕴含了人们对美好未来,重回辉煌时刻的憧憬,只要人们顺应发展的客观规律,众志成城,我们必然能在复兴之路上一往无前,朝气蓬勃的发展未来。
ICP备案:粤ICP备09213791